海外仓内卷!免仓租、超低价背后的风险,卖家一定要知道!
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复杂,跨境电商行业经历大浪淘沙,“死了一批又一批”。就在大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候,海外仓行业却逆势扩张,物流商、电商平台、资本大鳄纷纷下场,卷得热火朝天。
海外仓的“暴利时代”早已一去不复返,几轮价格战下来,行业利润薄如纸片。为了揽客,各家海外仓使尽浑身解数:低价揽客、疯狂促销、甚至赔本赚吆喝。这场海外仓的“争奇斗艳”看似让卖家占了便宜,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风险!

一、免仓租陷阱:馅饼还是陷阱?
眼下海外仓揽客手段五花八门,最直接的就是降低库内费用。库内费用主要由仓储费和人工作业费组成,我们先来看看仓储费的那些猫腻。
市面正常的免仓储期多为30-60天,但现在不少仓库抛出 “免三个月、免半年”仓储费的诱人口号。对此现象,连同行都感叹:自己租仓的成本,还不如用别人免仓租的仓库。那么问题来了:仓库靠什么赚钱?

大型仓库之所以“豪横”,是因为其人效坪效高,综合成本低,免仓租的损失对整体影响不大,他们愿意牺牲这部分利益来引流。但对于一些业务不饱和的仓库,以“免仓租”为手段吸引客户,我们就必须警惕了!
我们曾经接触过不少没有稳定货量的仓库,发现有些套路值得卖家注意:部分仓库引进客户后增加隐形费用,利用这些收费来填补免仓租的窟窿;有的仓库甚至出现诚信问题,拒不承认当初的优惠条件;还有的仓库招商达不到预期标准,直接影响后期运营,让客户陷入“险象环生”的境地。

同时也要警惕来“蹭”仓储费的客户,动销率低的货物长时间占用库存,仓库只有付出没有收入,长此以往难免经营困难,最终受害的还是卖家自己。
二、库内操作费:低价背后的隐形成本
聊完仓储费,我们再扒一扒人工作业费。这项费用包括卸货费、理货上架费、出库费、清点费等多项内容。人工成本的高低与流程设置的长短息息相关。
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仓库都通过缩短流程来降低人工成本呢?显然不是!
运营良好的仓库通过高效的WMS系统搭配自动化的仓储、搬运设备,批量处理订单,提升人效,从而节省综合成本。在各方面成本可控的情况下,这些仓库愿意降低库内费用来引流。

由于市场竞争激烈,缺少业务的仓库也不甘示弱,本着你降我也降的原则,同样压低库内费用。这其中蕴藏的风险显而易见:仓库没有自动化设备、WMS应用程度低,只能依靠缩短库内操作流程来削减人工成本,而流程缩减容易导致库内管理混乱、员工出错率高、丢件率上升等风险。
三、账期服务:资金链的双刃剑
除了库内费用降低外,海外仓账期也成了各家比拼的“舞台”。早期,海外仓没有账期,一般以预充值的模式来结算。现如今随着行业越来越卷,出现了月结、次月结、额度授信等结算方式,给客户提供了更多便利。
海外仓在确保自身有充足的运营资金储备前提下,提供账期服务确实可以提升业务量,实现双赢。
但是对于资金实力不那么雄厚的仓库来说,账期服务可能是一剂毒药:在海外仓各项费用中,尾程快递费占了大头,而这笔支出具有不可控制性。万一遇到客户不能如期付款,就可能导致仓库资金短缺,不能按时支付给快递公司,受到影响的不是单一一家客户,而是库内所有使用账号的客户。

选择海外仓,切忌只看价格
海外仓的一切动作都是商业行为,无利可图会让海外仓面临经营风险,长此以往受到伤害的只能是卖家。
我们在选仓时,一定要仔细甄别优惠条件背后的风险,避免贪图短期利益而遭受更大损失。稳定的服务比暂时的低价更重要,完善的流程比诱人的承诺更可靠。

选择海外仓,不仅要看价格,更要看资质、看流程、看实力、看口碑!只有综合考量,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业务发展的合作伙伴,避免成为行业内卷下的牺牲品。
我们不参与无序竞争,只提供稳定、可靠、高效的仓储物流服务。